距展会开幕还有

钢铁行业利润下滑引发关注 限产与化解过剩产能并行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钢铁行业面临严峻挑战,利润总额大幅下降,盈利企业数量减少。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及多部门发起限产倡议,借鉴水泥行业成功经验,通过供需动态平衡改善市场。限产不会导致企业成本上升,反而有助于行业摆脱困境,实现高质量发展。各方需加强自律,确保政策落到实处,助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。

快讯正文

钢铁行业利润下滑引发关注

2022年以来,钢铁行业面临严峻挑战。数据显示,2023年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实现利润总额仅为564.8亿元;247家钢铁生产企业2023年盈利家数占比仅为41%。2024年1-2月,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亏损总额为146.1亿;1季度247家钢铁生产企业盈利家数占比降至26%。

钢铁行业产量调控呼声高涨

3月28日,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发布倡议书,呼吁钢铁企业按照“以销定产、以效定产、以现定销”的原则,追求有质量的经营、有效益的发展。4月4日,国家发改委网站披露,2024年,多部门将继续开展全国粗钢产量调控工作。新一轮钢铁产量调控即将展开。

限产与化解过剩产能并不矛盾

限产通常被认为是行政干预,但历史上欧洲、美国、日本等工业大国都曾通过政府干预帮助钢铁业渡过难关。中国钢铁业在2011年市场需求萎缩时,曾尝试市场化出清,但最终导致行业元气大伤。通过强有力的去产能措施,行业才逐渐恢复生机。

产能过剩严重的产业也可通过限产改善

水泥行业产能利用率长期徘徊75%以下,但通过行业自律、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努力,实现供需动态平衡,减少价格波动。水泥行业应对产能过剩的成功经验值得钢铁行业学习。

限产不会导致企业成本上升、影响GDP增长

限产并非大规模长时间降低产量。减产5%能明显改善市场供求关系。全行业统一减产,钢材价格回升和原料价格下降的综合效应,往往能抵消固定费用并产生正效益。此外,盲目追求产量并不符合高质量发展内涵。

谨防钢铁限产沦为“数字游戏”

限产可改善市场供求关系,有利于行业摆脱困境。但如果企业只是口头承诺限产,实际上满负荷生产,供应过剩压力依旧沉重。行业应加强自律,确保限产工作落到实处。

各方应尽早形成共识,助力钢铁行业摆脱困境

应充分发挥制度体制优势,借鉴水泥行业成功经验,主管部门统一筹划,通过多方面政策形成合力,完善钢铁产量约束机制。行业加强自律,实现供需动态平衡,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,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。